3月31日,港岛暴雨初歇,出席恒大地产(3333.HK)业绩会的总裁兼执行董事夏海钧心情不错。在他和董事局主席许家印看来,恒大2013年完成的财务指标很靓丽:收入增43.5%至937亿,核心利润增66.3%至103亿,净负债率降14.7个百分点至69.5%,手头现金增113%至536.5亿元。
2013年也是恒大销售合约额破千亿的一年,达到1004亿。和以往“大跃进”式的迅猛布局不同,2014年的销售目标定在了1100亿,增长不足10%。毛利率逆市拓宽、手头现金翻倍、土储谨慎补充,恒大似乎已经告别野蛮生长,开始讲究精细布局,讲究利润率。
今年,恒大的战略目标是调整布局,使之更为平衡,同时弥补之前的遗憾,包括缺席一线城市和低迷的股价。
三线一定是主战场
布局失衡,是恒大之前的遗憾。
倾重三四线城市,2013年前,无论是营收还是土储,三线城市占比达70%以上。2013年中,恒大提出“适度发力一线城市”的优化布局战略,也频频出现在北京、上海的土地竞拍市场。总裁夏海钧说,未来要在一二三线城市总体实现平衡,即一二线对三线城市的比例慢慢接近50:50。他认为,调整好营收比例后,恒大能更好地对抗经济波动的风险,比如经济好时,二三线城市能贡献利润,经济差时,一线城市的优质项目会提供缓冲。
由三线走向一线,结合近期一些开发商“割肉价”抛售存货的案例,恒大是否在忧虑什么?谈到三线城市,许家印有些激动:“进入三线城市最早、最多的是恒大。究竟三线城市行不行,最有发言权的是恒大。”对此,他的答案是:不认同三线城市有泡沫。“形势没有那么悲观,不能用个别三线城市市场来代表整个三线城市的走势。长远来看,房地产的主战场是在二三线城市。”许家印说。2013年,三线城市占恒大总销售额的比例为56%,均价方面,带精装修的均价是6700元,去掉精装修的毛坯房均价则为5000多元。
当其他开发商都在说今年楼价预测为“平稳”时,许家印放出豪言,预测今年一线城市房价涨幅为10%以上,二三线城市的涨幅至少5%,“如果不是,年底大家可以来找我。”
让恒大有如此自信的,用夏海钧的话说,是“产业集群效应”,即市场份额逐渐向大的开发商靠拢,恒大必然是受益者。2014年第一季度,市场不复见去年的狂欢气氛,甚至有个别小型开发商出现资金困难的窘境,前20大开发商的销售业绩则仍录得显著增长。按金额计,恒大1月至2月销售合约额为200亿,按年增73.5%。
派息“冲喜”
2013年业绩的另一个亮点,是慷慨的派息。末期息每股0.43元,按每股盈利 0.789元计算,派息率达54.5%。几乎所有的券商都对此表示意外,同时表示难以预料明年的派息政策。回顾2012年,恒大曾宣布为减债不派末期息,但时隔半年又反悔,每股派发0.14元股息,派息率为23.3%。
按许家印的说法,派息是“公司有条件、小股东也高兴”,但这一年的派息比率不能代表下一年,明年需要在董事会上商讨再决定。
恒大如此“不按常理出牌”,投资者多持两种看法,有人认为是许家印本人要发展其他业务有资金需要,此次派息他可拿到43.7亿元人民币。“如果想从上市公司拿钱,在市场上抛售股份也可以达到目的,但现在恒大股价不算高,这么做一则失去一些股权,二则会让市场做 无谓的猜想,说大股东减持肯定是看淡前景。所以综合下来还是增派息,大股东以得体的方式受益。”
另一种看法,和管理层相若,即给股价“冲喜”。今年1月27日至2月28日,恒大斥资50亿,用21个交易日在公开市场上回购股份,回购占当日成交量逾六成。总裁夏海钧指“回购是保障股民最好的方法”,因恒大的业绩和股价严重不匹配。销售上千亿,市值450亿,恒大对资本市场的不认可颇为介意。
低估的负债率
“恒大去年的核心利润比我们预计的要多30%。”德意志银行地产分析师Jason Ching指。阅读完业绩后,他将恒大的目标价提升至5.35元,比当日收市价高出46%。让他觉得惊喜的,除了慷慨的派息,还有逆市拓宽的利润率。2013年毛利率为29.5%,比2012年的27.9%高出1.6个百分点,许家印指这是“价格回归”,恒大之前让利得太多,去年售价做了调升,希望今年还能持续微调。
表面上,手头现金充裕,净负债率降到70%以下,恒大开始过上“舒服日子”。但真实情况是,计入去年在项目上发行的250亿永续债券,负债率达148%。而根据恒大管理层提供的口径,2013年底净负债率为69.5%,已经达到了控制在70%以下的目标。
之所以负债率的计算有差异,源于永续债的特殊结构:债务人按时付出利息,但没有规定本金需要偿还。鉴于此,永续债更多被视为股权,而非债务。高盛分析员指,2013年上半年底恒大账面上有60亿永续债,到年底则积累至250亿,全年需要付出的利息为6.57亿。而2014年利息支出预计为20亿,相当于息率8.5%。“之前内房公司都流行发可转债,即到一定期限投资者可以选择持有债券或转化为股票,现在的情况则是,有越来越多地产公司都在询问永续债。”一位美资投行人士表示。除了恒大,融创、雅居乐和李嘉诚的长江实业都成功发行永续债,但也有发行失败的例子,合景泰富在2013年初曾尝试发行永续债,无奈折戟而归。
业绩会上也有记者询问,低于70%的净负债率是否反映了恒大真实财务情况?许家印对此问题似是有备而来,他说,所有的计算方式都依据财务准则和财政部的规定,“确实该怎么算就怎么算。”